“五月鮮花盛開,六月萬物競長。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將來臨,今天,我給你們講講應試策略……”王喜林的宣講課程總是這么與時俱進。一大早,有著60年教育教學經(jīng)驗的他走進靖邊二中,再次為即將中考的靖邊學子們加油鼓勁。
“同學們不必把中考看得太重,因為對考試看的越重,就越容易產(chǎn)生焦慮;一個人最可貴的就是注重終身發(fā)展,能夠不斷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只要自己盡了力,無論考取結果如何都應該問心無愧……”臺上講得認真,臺下聽得仔細。“王老師已經(jīng)80多歲了,但他依然站在講臺上,向我們傳授考試經(jīng)驗,這對即將參加高考的我們無疑是一種鞭策,王老師還給我們分享了很多案例故事,使得他的演講更貼近我們的心聲。”靖邊二中九年級14班學生陳彥君說。“王老師所講述的是我們課堂上不曾聽過的,他激勵大家不要緊張、少走彎路,讓我受益匪淺。”梁佳琪聽完報告后感觸良多。
“近幾年王老師連續(xù)在我校開展各類講座,兼任心理老師,不管孩子還是家長有需要,他都隨叫隨到、任勞任怨。我們利用每周班會課邀請他與各班學生溝通交流,初三的孩子們壓力大,這樣的心理輔導課程非常有必要。”靖邊二中教師劉青梅告訴筆者。
“在心理疏導方面,王老師堪稱靖邊的專家,他是一個很有教育情懷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的講座接地氣,跟孩子和家長距離比較近,容易溝通。”靖邊二中副校長王平認為,“王老師的講授內(nèi)容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個補充,這次考前心理疏導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希望今后學校、家庭、社會能夠形成共識,共同關注、參與孩子的成長。”
在靖邊,王喜林不能說是人盡皆知,但可以稱之為家喻戶曉。1941年出生如今81歲高齡的他,曾經(jīng)擔任靖邊多所中小學校長、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近30年。在多年教育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有著豐富的教學成果。知識是底牌,能力是王牌,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身上沒有書卷氣,就沒有當好教師的底氣。早在20世紀70年代王喜林便提出了“坐下來認真讀書,鉆進去領會精神,跳出來聯(lián)系實際”的讀書方法,從那時起,他堅持每天5點鐘準時起床,晚上11點睡覺,每天至少抽出兩小時用于學習,一直堅持了60年。他把讀書當作精神追求。2000年退休后,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和報紙雜志,分類作了50多本、約1000萬字的學習筆記。
執(zhí)教60年,王喜林一直著眼于學生長遠發(fā)展的執(zhí)教理念,“教學生3年,心里想著學生30年。”60年來,他教過的學生近3萬名。沒有任何一名學生使他煩惱,每一個學生都讓他感動,因為他看到了學生的優(yōu)點,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就是他發(fā)展的支點。“不要因孩子1%的失敗,輸?shù)?9%的希望,當你用欣賞的目光面對孩子,用慈愛的目光注視孩子,你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王喜林經(jīng)常對教師和家長說。
在靖邊中學的心理咨詢室和家里,他義務接待了1000余名來訪者,通過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使大部分來訪者消除了心理困惑,改變了心情,重建了自信,走向了成功。許多家長覺得王老師很“神”,問他咨詢中可有什么秘密武器?他笑著說:“秘密武器沒有,只有八先八后”,即先微笑后開口,先讓座后談心,先說己后說他,先成績后缺點,先表揚后批評,先說小后說大,先說近后說遠,先說易后說難。”正是采用了這樣一種放下身段,將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以朋友身份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讓孩子們消除了戒備,使信任感、親近感自然而生,咨詢效果才能得到事半功倍。
王喜林編著了《青少年教育讀本》《家庭教育讀本》《托起明天的太陽》等5本書,撰寫了60多個專題講座近百萬字,在省、市、縣、校共作1200多場演講,聽眾人數(shù)達30萬人次。他堅持義務參加靖邊科技之春、文化衛(wèi)生科技三下鄉(xiāng)活動,走遍靖邊的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和學校,開展科技知識講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題講座、道德大講堂等公益課600余場。并將2013年首屆榆林好人和第七屆榆林市道德模范獎的10000元獎金捐贈給貧困學生和貧困戶。從教60年來,他先后52次被省市縣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他的事跡被編入《全國先進模范事跡匯編》一書。
“橋頭上跑馬不回頭,60年教育沒搞夠;酸棗棗酸來甜瓜瓜甜,我真的還想再干60年。”樸實的陜北小調道出了王喜林的育人“野心”,從1961年從事教育工作,退休不褪色,心底升騰的愛意與擔當讓他初心尤熾,干勁滿懷,持續(xù)扶持、培育著萬千“蓓蕾”,用一輩子的時間干出了兩輩子的事。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