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保潔員劉桂芬打掃完商南縣青山鎮(zhèn)青山社區(qū)濱河路兩旁的衛(wèi)生后,匆忙走進青山社區(qū)“紅色驛站”,將自帶飯盒放進微波爐加熱。她邊等待邊感慨:“以前吃飯喝水都是難題,現(xiàn)在驛站24小時亮著燈,熱飯、喝水、歇腳都方便,真像多了個家!”
與此同時,在青山鎮(zhèn)馬蹄店村“紅色驛站”,一場由驛站調解員促成的鄰里握手言和剛剛達成。這樣溫暖而充滿煙火氣的場景,如今在青山鎮(zhèn)6座紅色驛站里經常上演。
為切實強化基層政治引領與民生服務雙重效能,青山鎮(zhèn)精準聚焦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精心謀劃、科學布局,在6個村(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精心打造了集多功能服務于一體的紅色驛站。驛站建設嚴格遵循“小型管用、一室多用、便捷實用”的原則,以“功能完善、舒適便捷、服務暖心”為目標,以統(tǒng)一醒目的紅色標識、溫馨實用的內部裝修、規(guī)范高效的管理制度,確保驛站形象鮮明、服務優(yōu)質。
小小驛站內,手機充電器、飲水機、微波爐、愛心雨傘、應急藥箱、書報架等一應俱全,如同一個微型“便民服務便利店”,全天候24小時不打烊,隨時為群眾提供應急充電、冷熱飲水、餐食加熱、臨時避雨、緊急救護、閱讀學習等多項貼心服務,成為傳遞黨的溫暖、延伸服務觸角的“前沿哨所”。
“以前下雨天沒帶傘,只能在屋檐下干等?,F(xiàn)在好了,紅色驛站隨時能借傘,還都是免費的。”住在青山社區(qū)移民小區(qū)的居民李義虎贊不絕口。一位常來驛站看報的退休干部朱善國表示:“這里冬暖夏涼,看看報紙、喝杯熱水,跟老鄰居聊聊天,心里特別舒坦。紅色驛站,真是咱老百姓的第二個家!”
無論是突降大雨時遞上的一把“愛心傘”,還是手機電量告急時及時“續(xù)命”的充電線,或是身體突發(fā)不適時觸手可及的急救藥品,驛站總能第一時間化解群眾的燃眉之急,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歇腳、熱飯的場所,為過往游客指引方向、提供熱水,讓辛勞的環(huán)衛(wèi)工、奔波的快遞小哥、遠道而來的客人,都能在驛站感受到“家”的舒適。
驛站不僅是物資補給站,更是社情民意的收集點、鄰里糾紛的調解臺。鎮(zhèn)村工作人員化身“和事佬”,在溫馨環(huán)境中有效調解家長里短,將矛盾化解在萌芽,促進了鄰里和諧。青山鎮(zhèn)紅色驛站的建設與運行,生動詮釋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服務理念,以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和溫暖,將細致入微的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心坎上,成為密切黨群血肉聯(lián)系、傳遞基層治理溫度、提升鄉(xiāng)村宜居品質的閃亮名片。(來源:文明商洛)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