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第九屆絲博會組委會邀請,近日由孔敬府、呵叻府、烏隆府、烏汶府等12個府組成的泰國東北部代表團一行13人在陜參訪。5月21日,代表團一行先后走進西安城墻、西安唐皇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及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參訪,近距離觸摸城垣千年文脈,感受西安強勁文旅活力。
參訪團一行在西安城墻上合影留念。
花鈿點額承唐韻 金甲巡城越古今
西安城墻始建于隋,擴建于明代,已有1400余年歷史,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代表團一行從巍峨的永寧門登臨城墻,沿途仔細聆聽講解,了解城墻自隋唐至明清的演變歷程和近年來的保護修繕及活化利用。
貼花鈿,賞長安。城墻甕城西側,一場唐妝體驗活動引得參訪團一行駐足圍觀。身著漢服的工作人員手持金箔筆,為女性嘉賓輕點鵝黃花鈿、描摹嫣紅斜紅。
參訪中,身披仿古鎧甲的“金甲武士”踏著沉穩(wěn)步履巡城而過。參訪團成員紛紛舉起鏡頭,為這群“穿越”而來的大唐衛(wèi)士定格下古今交錯的光影。
腳踏青磚、手撫垛口,近距離感受古老的西安城墻,大家紛紛感慨:“這里每一塊磚石都是歷史的注腳,城墻不僅是防御工事,更是城市文明綿延的見證。”
行至含光門,代表團一行走進西安唐皇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館內,隋唐城墻夯土層、過水涵洞等遺跡仍保存完好,與現(xiàn)代城墻形成“墻中墻”的奇觀。工作人員現(xiàn)場解讀西安城墻隋唐、唐末五代、宋元、明清夯土層的劃分以及唐皇城的水利智慧,讓代表團一行近距離感受到了“城垣疊壓千年”的震撼。
“置身城墻之上,千載文明近在咫尺的震撼難以言表。”代表團團長巴查亞•昂佩瓦拉孔說,“西安不僅以敬畏之心守護著歷史原真性,更以創(chuàng)新之筆書寫文物‘活化’新篇。”
巴查亞•昂佩瓦拉孔還說:“今年是中國與泰國建立外交關系50周年暨‘中泰友誼金色50年’。半個世紀以來,兩國經(jīng)貿合作規(guī)模和領域不斷擴大與深化,呈現(xiàn)出互惠互利和合作共贏的廣闊前景。泰國東北部地區(qū)是泰國的傳統(tǒng)農業(yè)區(qū),以茉莉香米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享譽全球,而陜西在旱作農業(yè)、智慧農機等領域的創(chuàng)新成果令人矚目,希望以絲博會為媒,深化與陜西和西安在農業(yè)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夜經(jīng)濟點亮文旅新圖景 消費幫扶書寫減貧答卷
夜幕降臨,代表團一行來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夜晚的步行街游人如織,盛唐氣象與人間煙火緊密交織,歷史底蘊與新潮科技交相輝映,讓游客多角度、沉浸式感受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
據(jù)了解,這條長度超過2000米的步行街區(qū),通過“文化IP+科技+沉浸式體驗”模式,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7475萬人次。
“這條步行街是如何打造的?”“普通的周內夜晚也有這么多游客,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實現(xiàn)‘長紅’的秘訣是什么?”參訪團一行紛紛向工作人員拋出問題,了解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的運營模式。“這是觀察中國文旅市場發(fā)展的一個窗口,映射出中國經(jīng)濟的創(chuàng)新活力與發(fā)展韌性。”代表團成員表示。
參訪途中,一家叫作“西安消費幫扶超市”的街邊店鋪引起了大家的極大興趣。無論是融合了陜西文化元素的文創(chuàng)產品還是香菇、木耳等本地特色農產品,都讓大家流連忘返,紛紛選購具有陜西元素的特色產品。
據(jù)了解,“西安消費幫扶超市”按照“實體店+電商+合作社”的經(jīng)營模式,專門銷售需要幫扶的縣、村、戶及相關企業(yè)生產的農特產品,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已形成集設計、包裝、展示、售后于一體的幫扶產品對外展銷窗口。
“我們正致力于推動減貧事業(yè),今天看到了消費幫扶超市的舉措,它減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助力農戶銷售商品,這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學習借鑒中國的減貧經(jīng)驗,并在此方面開展更深入的交流合作。”一位參訪團成員深有感觸地說。
文/圖 記者 郭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