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其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延安市政協(xié)委員馬金龍認為,增進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學校教育迫切而重要的任務。他說,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因此造成的壓力和危機意識也在向校園傳遞。而現(xiàn)階段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yǎng),性格任性,心理抗壓能力較差。一旦出現(xiàn)心理問題,如不能及時疏導,很容易造成心理缺陷等永久性的心理障礙。個別學生甚至表現(xiàn)為離家出走、走極端等現(xiàn)象。
馬金龍委員 實習記者 曹華璞 攝
“成功的教育應該讓受教育者增強明辨是非能力,分清真、善、美、丑,學會如何生存和發(fā)展。”馬金龍說,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結合延安市一直以來實施的相關教育政策,應該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讓教育理性回歸到素質教育的本質:圍繞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和身心素質開展的教育。
馬金龍建議: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承認學生心理問題或多或少存在的客觀現(xiàn)實,進而在教學實踐中改變觀念,科學平衡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在學生表現(xiàn)出一定的心理問題時,能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學校要積極爭取社會支持,盡可能創(chuàng)條件廣泛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教師要多向家長反饋學生更多的學校表現(xiàn),讓家長第一時間掌握孩子心理狀態(tài),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問題上形成合力。(實習記者 曹華璞 記者 何欣潤)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