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初歇,又臨一年元宵節(jié)。
在商洛市商州區(qū)麻街鎮(zhèn)朝陽村文化廣場,鑼鼓喧天,彩綢飛舞,由鎮(zhèn)屬各村帶來的舞獅、秧歌、花槍等一個個傳統(tǒng)民俗節(jié)目相繼上演,瞬間將年味兒“拉滿”。
在左右的表演隊伍中,敲大鼓的張語涵格外引人注目。十歲張語涵,在她們所代表的雷鳳村花槍表演節(jié)目中擔任鑼鼓隊大鼓鼓手。只見她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兩只小手攥著鼓棒,不論是連擊還是按鼓消音,各種鼓點配合著鑼鼓隊其他的樂器,用力敲打著大鼓。那隨著節(jié)奏擺動的肢體,高高甩動的馬尾以及那雙大眼睛里迸發(fā)出的光,帶著一股子灑脫、率性。
“眼看元宵節(jié)到了,村上要參加鎮(zhèn)上組織的社火競演,社火隊還沒有合適的打鼓人,我看我家涵涵對這打鼓挺有興趣,就簡單給娃教了一下,節(jié)奏感很好,對力量的控制也不錯,我就決定用她了。” 對于孫女的表現(xiàn),語涵的爺爺話語間滿是自豪。
原來,麻街鎮(zhèn)雷鳳村一組的語涵爺爺一家平日里大多生活在西安,小語涵也是西安市浐灞第二十二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會回村里,但這社火表演,已有60多歲年紀的張老及老伴從二十幾歲開始參加算起,幾乎就沒有缺席過?;蛟S是爺爺奶奶的言傳身教,又或許直接就是血脈的傳承,小語涵從小就對這種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鑒于年紀太小,疼愛孫女的爺爺舍不得孩子受這份辛累,總是不愿傳授她真本事。趁著今年沒有鼓手的機遇,小語涵總算如愿以償,真正融進了傳統(tǒng)社火表演中,成了演出現(xiàn)場最亮的那顆星。
“涵涵這娃刻苦,學習在班里從來都是前三名。娃為了打好鼓,近一個月來,起早貪黑練習,吃飯的時候胳膊疼得夾個菜都費勁,我看著心疼得要命,但咱農村的社火表演是過年的重頭戲,不管社火隊敲鑼的、打鼓的,總得有人會,娃學了也好,不管啥時候敲起來,聽著都喜慶,也不害怕以后的年輕人都不會這門手藝啦 。”爺爺絮絮叨叨地講述,讓我們對爺孫倆都產生了幾許欽佩。
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商州區(qū)很多村子里的年輕人都帶著家人離開了故土,像民間社火表演這種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較興盛期已然淡化了很多,但總有如小語涵家這樣的民間藝人,默默守護并傳承,才讓一代代商州人能感受到“鑼鼓震天響”所帶來的那股血脈噴張的向上力量。
社火表演還在繼續(xù),小語涵的鼓還在鏗鏘地響著,精彩的表現(xiàn)讓她贏得了一眾迷粉,很多觀眾在驚嘆之余忍不住拿起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
面對鏡頭,語涵依舊鎮(zhèn)定從容,露出燦爛的笑容,與歡快的鼓點融合在一起,洋溢著濃濃的幸福年味。(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劉莉)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