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和面食含碳水化合物較多,攝入后可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huán)并生成能量。很多人為了減少高血糖帶來的危害,往往想到去限制主食的攝入量。有些人認為,低碳水化合物可以快速減肥。另外,有一些女性為了追求身材苗條,也很少吃或幾乎不吃主食。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釋放能量較快,是紅細胞唯一可利用的能量,也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臟和肌肉活動的主要能源,對構成機體組織、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心臟的正常功能、增強耐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義。正常人合理膳食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比例應達到55%~65%。過去醫(yī)生給糖尿病患者推薦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僅占總能量的20%,使患者長期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這對病情控制不利。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現(xiàn)在已改變了這種觀點,對糖尿病患者逐步放寬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目前在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同的情況下,更強調選擇GI低的食物(比如極少加工的粗糧,如煮過的整粒小麥、大麥及黑麥,稻麩,硬質小麥面條,通心面,黑米,蕎麥,強化蛋白質的面條,玉米面粥、玉米面糝等)。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后經(jīng)過消化分解成單糖,而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進而影響血糖水平。由于食物進入胃腸道后消化速度不同,吸收程度不一致,葡萄糖進入血液速度有快有慢,數(shù)量有多有少,因此即使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對人體血糖水平影響也不同。專家提出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數(shù)”(GI)的概念來衡量某種事物或膳食組成對血糖濃度影響的程度。食物血糖生成指數(shù)指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與相當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時間(2小時)體內血糖反映水平的百分比值,反映是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低碳水化合物可以快速減肥,但這種減肥膳食有更明顯的副作用,可導致口臭,容易腹瀉、疲勞和肌肉痙攣,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
許多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唯一來源,不了解蛋白質、脂肪等非糖物質在體內經(jīng)糖異生途徑也可轉變?yōu)檠?,所以他們嚴格限制主食,并大量食用高蛋白質及高脂肪的食物,盲目鼓勵吃動物性食物。這種做法只注意到即時血糖效應,而忽略了總能量、脂肪攝入量增長的長期危害。無論是碳水化合物還是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多,都會變成脂肪在體內儲存。食物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在體內更易被利用,食物脂肪更易轉變成脂肪儲存。
本文由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jiān)控所副所長朱珍妮進行科學性把關。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