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典藏《大運日報》
8月21日,隨著15期還散發著墨香的《大運日報》交付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工作人員手中,并預設在展柜櫥窗里,這份經國際大體聯認證的刊物正式入駐成都大運會博物館。這在大運會的歷史上也是首次,《大運日報》從此將在博物館里供人觀覽,見證成都大運會這段非凡精彩的歷史。
展陳
《大運日報》納入“舉辦篇”展陳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展陳以大運會成功申辦、緊張籌辦、精彩舉辦為主線,按三個篇章進行布展。據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協調處處長曾浩介紹,《大運日報》將在“第三篇章——精彩舉辦”展陳,該篇章分為開閉幕式盛況、精彩賽事、文化交流、國際影響四個單元,主要介紹成都大運會舉辦階段、開閉幕式、競技比賽、教育文化交流和國際交流傳播等情況。
《大運日報》是在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和成都傳媒集團的指導下,由成都日報社組織專業的采編團隊精心策劃制作的。中英文雙語,每期8版,總共15期。每期報紙,設有“賽事新聞”“大運熱點”“人文大運”“大運之城”等板塊,從賽事側、城市側和文化側的角度,展現成都大運會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的主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文大運”從世界、中國、四川、成都等多個維度,講述大運會的發展、中國體育的歷史傳承以及成都的文化之美。“大運之城”則側重于服務性的表達,向前來參加大運會的國內外賓客提供服務指南,看成都美景、品成都美食、購成都特產……除了紙媒端,成都大運會官方網站也在欄目下單列連載。
烙印
大運會已在這座“公園城市”留下烙印
從開篇詞“遇見成都大運,看見青春中國”到結尾語“擁抱青春夢想,共赴精彩未來”,從《U字旗下,青春自來——大運會的傳奇歷史》到《源遠流長,精彩豈止5000年》,從《“方正之間,動靜自如”——漢字中的體育基因》到《人文大運——街頭運動,大運之城的運動底色(圖片版)》,從《“新蛙王”覃海洋將給大運會帶來什么》到《大運有話說——讓青春不留遺憾》……一篇篇稿件、一張張圖片,透射出“體育改變城市,運動改變生活”的主題;這是大運會的“速記本”,更是對這座城市邁向世界賽事名城的生動注釋。
15期報紙,14篇文章聚焦文化,54篇報道將鏡頭對準運動員,“成都”成為高頻詞匯,出現了351次,“青春”一詞也當仁不讓,出現了236次。“體育”不僅指體育賽事,更代表一種生活,也是一門讓人終身受益的教育,出現了162次。“公園”一詞出現了123次,這屆大運會已在這座“公園城市”留下烙印。
獨特
以紙媒形式留存的《大運日報》彰顯其獨特的文化價值
賽事期間,這份《大運日報》在成都大運會訓練比賽場館、大運村、主媒體中心等閱報點位廣受好評。國際大體聯顧問帕克曼·蓋伊認為,《大運日報》內容豐富多彩,除了體育賽事本身,還很好地呈現了成都的文化底蘊和城市美景美食。一些代表團成員以及媒體同行也認為,中英文雙語展示,為外國友人了解成都以及大運會提供了便利,也充分體現了成都這座城市的開放和活力。
“大運會青年記者計劃”由國際大體聯、國際體育記者協會和大運會主辦城市聯合發起?!洞筮\日報》還刊登有大運會青年記者的撰稿,促進了世界各地大學生青年群體之間學習互助和文化交流。它成為了大運理念、文化、精神的傳播者,它也是城市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訴說者,被納入博物館藏品,也充分說明了在數與網的時代,以紙媒形式留存的《大運日報》,仍彰顯著其獨特的文化價值。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一可 實習記者 黃思雨 文/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