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透過車窗望去,龍門吊筆直矗立,鑲上了一層金邊。丁磊搓著手,鼻尖呼的熱氣,一并融入這如畫般的冬日剪影。
古城“剛睡醒”的樣子,對這位85后集卡司機而言,再熟悉不過。在西安國際港站,丁磊轉(zhuǎn)運的集裝箱,正準備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啟程“出遠門”。
不遠處,汽笛鳴響,一列“長安號”正緩緩駛出。50個集裝箱里,滿載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將于十幾天后抵達歐洲。
“鋼鐵駝隊”奔赴“一帶一路”沿線,丁磊每天忙活的,就是幫班列“整理行囊”。在國際港站,有600多名集卡司機短駁轉(zhuǎn)運,在堆場來回穿梭。
丁磊的老家丁家村,距國際港站僅4公里。“長安號”乘著“一帶一路”建設東風,將西北內(nèi)陸推向開放前沿。
“一年比一年忙。作為司機,也最盼著忙。”3年前,丁磊成為集卡司機,與“長安號”結下不解之緣,2022年,是他工作以來“最忙、最充實、最舒心”的一年——
“今年,‘長安號’開行量首次突破4000列。”丁磊說,“這陣子,貨運量尤其大,每天開行20多列。我們的工作節(jié)奏也成倍加快。”小小的駕駛室,滿是忙碌的痕跡:保溫壺里,早上灌的熱水,中午還沒打開;旁邊的大飯盒,透著余溫,卻顧不上扒拉一口……
“越忙越高興”的背后,是認可與感動。“剛工作那會兒,每天能跑一兩趟;現(xiàn)在每天四五趟,最忙的一天,跑了6趟。”丁磊笑言,忙起來心情舒暢。“親朋好友肯定,尤其是妻子支持,讓我心里特踏實。”
“進站后,稱重、落箱,都要趕趟兒,錯過飯點是常事。”妻子心疼丁磊,每天早起打包午餐。“看,還有橘子和牛奶。”丁磊打開飯盒,甜蜜爬上眼角眉梢。
忙碌的集卡車,背后是奔跑的“長安號”。“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長安號”快速發(fā)展——運行之初,“長安號”年開行量不足百列;丁磊入職的2019年,開行2133列;2022年,年度開行量首次突破4000列,常態(tài)化開行國際線路17條,基本實現(xiàn)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地區(qū)主要貨源地全覆蓋。
今年,辛勤的丁磊,運貨更多了,腰包更鼓了。他把老家的房子整葺一新,“總算了了多年的心愿。”
汽笛聲中,一列“長安號”經(jīng)過萬里奔騰,緩緩入站。集裝箱里的各類貨品,不久后將擺上國內(nèi)貨架,走入尋常百姓家。
“‘一帶一路’建設改變了我的家鄉(xiāng),也帶給更多人便利、實惠。”丁磊說。(人民日報客戶端陜西頻道 高炳)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