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安三萬里》
1300多年前的長安,是什么樣的景象?
國產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在這個炎熱的夏天,用168分鐘,用48首詩詞,吹來一股大唐文化的清爽之風。
“這是中國人獨屬的浪漫”“唐詩DNA原地復活”“中國文化就是電影最大的底氣”“將進酒那一段看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觀眾對影片的喜愛,體現在11天8億元的票房上,體現在8.2的豆瓣評分上,也體現在各大社交媒體的高度關注上。
一部動畫電影,何以成為熱點話題?其中緣由,有暑期檔電影市場的火爆人氣,有追光動畫十年磨一劍的匠心獨具,最主要的,是源于電影里奔涌著的詩情,喚起了無數人的情感共鳴。
電影《長安三萬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唐詩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這些詩句,在歲月流轉中,入目浸心,在血脈里奔涌。
這些詩句,是孩提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天真爛漫,青蔥少年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激勵互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孤寂憤懣;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自信灑脫,“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酣暢淋漓;也是“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的人生感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釋然解脫。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詩意大唐,都有一段被佳句光芒照耀洗禮的日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成為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
盛唐的繁華與榮耀,詩人的歡喜與哀愁,時代的滄桑與巨變,李白的浪漫,高適的蒼勁,杜甫的沉郁,王維的空靈……千年前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通過精美華彩的電影畫面,如此生動而又具象地展現在今人面前,給人以強大的情感沖擊。
沐浴在夕陽中的西安大雁塔。(記者 王熙攝)
初讀不識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唐詩的瑰麗和奇偉,至今仍然有著生生不息的力量。有網友評論,當聽到李白對著高適念出那句“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時,感覺心靈一下被擊中了,“欲語淚先流”。
是的,詩歌從來都不僅僅是語文課堂上的刻板背誦,也不是浮于表面的華麗辭藻,而是個人沉浮、時代變幻,是世事起落、山河大地。少年的李白和高適,相信心中的那團錦繡,終有脫口而出之日,立志要橫刀立馬、報效國家。今天的我們,又何嘗不是一樣的熱血、一樣的豪情?中華文化的精髓不僅體現在盛唐風韻、詩詞歌賦上,還會跨越時代,折射到每個平凡人的生活日常。
不僅僅是《長安三萬里》。
當傳統文化鏈接上新技術、新創意后,爆發出了驚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段饔斡浿笫w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大魚海棠》等,這些年來的優秀國產動畫作品,都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取材,憑借著精美的制作及出色的劇情,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與票房。今年上半年大熱的《中國奇譚》,更是被盛贊為“封神之作”。
也不僅僅是電影。
文化綜藝《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熱播,《只此青綠》《碇步橋》等國風舞蹈劇走紅,“大唐不夜城”等城市文旅IP出圈,馬面裙、漢服等傳統服裝熱賣,西安、洛陽、敦煌等“尋脈中華”研學旅游流行……對傳統文化加以現代闡釋和創新的新國風文化IP,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新國風的出圈,展現出中華文化的自信和魅力,源于中國人骨子里的浪漫和詩意,源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彰顯了“何以中國”的深厚底蘊和豪邁慷慨。
大唐不夜城年文化館組織的研學活動現場。(記者 王熙攝)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有著這種熱愛,我們可以相信,多年以后,我們的孩子,我們孩子的孩子,也會背著“床前明月光”長大,也會為了一句詩而感動落淚,也會帶著這種文化自信,用新的創意、新的技術,把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山河表里,文脈千年。
“詩在,書在,長安就在。”正如電影所言,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璀璨如星河,浩瀚如大海。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無數諸如《長安三萬里》的故事,像一顆顆絢爛的明珠,鑲嵌進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長河里,交織出華夏弦歌最為恢宏的樂章。這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創作源泉,是中華民族“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動力、心靈慰藉,更是今日中國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獨放異彩的底氣所在、信心所系。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長安,又何止三萬里?(作者 李蕊)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