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誰知道我們黨是哪一年成立的?”
“老師,我知道,是1921年。”
“那誰知道,黨中央在咱們延安待了多少年?”
“報告老師,13年!”
……
5月28日,陜北黃河之畔的宜川縣滿眼翠綠。一大早,來自中國工農(nóng)紅軍延安宜川紅軍小學5年級的199名學生分乘5輛大巴車,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黃龍縣瓦子街戰(zhàn)役烈士陵園參加紅色研學活動。
宜川紅軍小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學校。早在1926年,黨組織就派黨員到宜川紅軍小學的前身宜川第一高小任教,秘密建立了宜川縣城第一個黨組織,并成為黨在宜川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指揮中心。
“同學們,今天,老師送大家一份特殊的兒童節(jié)禮物,帶大家去烈士陵園上一堂戶外歷史課,讓我們更加真切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在其中一輛大巴車上,老師王丹告訴孩子們,“73年前,為了解放咱們宜川和黃龍這一片土地,7萬多名解放軍在瓦子街浴血奮戰(zhàn)3晝夜,贏得了我軍在西北戰(zhàn)場上的第一個大勝仗。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勛曾表示,宜川大捷證明,光復全邊區(qū),解放大西北已為期不遠了。”
“太厲害了!”孩子們一邊聽著老師對當年戰(zhàn)爭的精彩講述,一邊連連發(fā)出贊嘆。
對于平日里大多數(shù)時間在學校教室中度過的孩子們來說,這樣的戶外研學無疑充滿了吸引力和趣味性。他們一會兒合唱《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等經(jīng)典歌曲,一會兒又自發(fā)組織歷史知識競答。
在距離瓦子街戰(zhàn)役烈士陵園還有5公里的地方,大巴車停了下來。為了深入體驗革命精神,孩子們將以步行的方式完成最后的路程。
“我平時很少一次性走這么長的路。聽老師說,當年長征的時候,那些紅軍戰(zhàn)士們在敵人圍追堵截的情況下,每天走的路可比我們今天走得長多了。我真佩服他們!”11歲的李秉洲說。
的確,長征中,紅軍將士翻越高山險峰,穿過茫茫草地,行程約二萬五千里,創(chuàng)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李秉洲同學告訴記者,他在學校擔任了紅領巾講解員,每個月都會給低年級的同學講解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我講解時經(jīng)常給別的同學說要學習紅軍不怕苦的精神,現(xiàn)在我要用實際行動向他們證明這一點。”
孟夏之日,萬物并秀。盡管天氣已有些炎熱,但樹影斑駁的242國道上,依然會不時傳來孩子們陣陣整齊嘹亮的口號聲:“今天生活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
在跟隨孩子們行走的過程中,記者也看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場景:當身邊有同學走累的時候,孩子們會馬上過來攙扶;當有同學背不動書包的時候,總會有孩子第一時間過來提供幫助。
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克服困難、勇往直前,87年前的長征,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英雄的史詩,87年后的今天,孩子們邁出的每一步,就是對長征精神的實踐。
這樣的場景,讓身為老師的張京在感動之余,想起長征中一個真實故事——金色的魚鉤。該故事講述了一名紅軍老班長為了給受傷的戰(zhàn)士補充營養(yǎng),好不容易釣到魚,自己卻一口都不吃,最終在饑餓與寒冷中日漸消瘦,直至壯烈犧牲。
“老班長的所作所為體現(xiàn)的是紅軍隊伍團結友愛、舍己為人的精神,今天孩子們的表現(xiàn),不也是這種精神的傳承嗎?”張京說。
作為紅軍小學的校長,呼志強坦陳他在策劃這次紅色研學活動時,對孩子們能否堅持走完全程并沒有把握。但事實證明,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迸發(fā)出來的拼搏精神和團隊精神,遠超他的預期。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是我們學校一直堅持的辦學理念。今天這場紅色研學活動中的遠行,就是為了鍛煉孩子們的體魄。遠行中孩子們的互幫互助,也體現(xiàn)了我們在孩子們思想品德教育上日積月累的結果。”呼志強說。
5公里的遠行路程,很快便在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在抵達瓦子街戰(zhàn)役烈士陵園后,他們先向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圈,重溫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入隊誓詞,隨后又自發(fā)來到陵園后方,用隨身攜帶的手帕挨個兒擦拭烈士們的臥碑。
來自5年級7班的王潤澤擔任了此次悼念活動的主持。他說:“雖然以前在課堂上聽老師講過瓦子街戰(zhàn)役,但印象并不是很深刻。這一次為了做好主持人,我提前看了很多書籍,不僅知道了關于瓦子街戰(zhàn)役更多的細節(jié),更被當年那些解放軍戰(zhàn)士們的勇敢所感動。”
真正感動更多孩子的,是他們在擦拭臥碑時講解員說到的一句話:瓦子街戰(zhàn)役中犧牲的年齡最小的戰(zhàn)士只有16歲。
“天哪!那他只比我大5歲啊!那么小的年齡他就能那么勇敢,為了國家奮不顧身,我一定要向他學習。”11歲的張俊馳一邊說著,一邊整理好自己的手帕,更加認真地擦拭起來。不一會兒,臥碑就被他擦拭得干干凈凈,光亮照人。
活動結束后,看到孩子們意猶未盡,呼志強當場萌發(fā)出一個想法,他建議全體學生現(xiàn)場召開一次以“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班會。這個決定贏得了孩子們的一致喝彩。沒有現(xiàn)成的座椅,他們就在陵園門口的樹蔭下席地而坐,你一言我一語,暢談自己的所見所想。
“今天這場戶外歷史課讓我更加感覺到烈士距離我們很近,他們一直活在我們心里。我們要以他們?yōu)榘駱樱瑥男远狘h話、跟黨走的決心。”
“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像袁隆平那樣的科學家,通過今天的活動,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這個夢想,我一定要刻苦學習,增長本領。”
……
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的少先隊員,希望他們結合自身成長實際學好黨史,以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刻苦學習,樹立理想,砥礪品格,增長本領,努力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宜川縣委宣傳部部長、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高鵑深受教育。她說:“宜川紅軍小學孩子們在紅色研學中的表現(xiàn)讓我們非常感動。怎么讓紅色歷史從課本中‘走出來’,在孩子們內(nèi)心落地生根?我們結合孩子們的自身特點,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為互動式、沉浸式體驗,讓青少年從親身實踐中感悟,最終成長為合格的新時代好少年。”
5月28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延安宜川紅軍小學的學生們前往黃龍縣瓦子街戰(zhàn)役烈士陵園進行紅色研學。圖為結束徒步活動后,孩子們合影留念。記者 張權偉 攝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