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首席記者 李榮 實習記者 王朝輝)10月9日,記者從西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知識產權工作情況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有效發(fā)明專利9.96萬件,同比增長19.1%;每萬人發(fā)明專利擁有量為76.628件,同比增長18%;全市著作權作品注冊登記16.58萬件,同比增長31.7%;全市商標有效注冊量49.38萬件,同比增長8.8%。
自西安2022年8月獲批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全市按照從供給、需求“兩側著手”,強化高校院所、企業(yè)、服務機構“三方聯動”,推動技術、產業(yè)、金融、保護“四層發(fā)力”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與產業(yè)經濟融合發(fā)展的“西安模式”。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fā)布的《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報告》中,西安全球排名連續(xù)攀升,由 2022年的第22位,躍升到2023年的第19位,今年排名再次上升1位,位列全球第18位,居中國上榜集群第7位。
西安市建立覆蓋全產業(yè)鏈的專利導航機制,布局建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8個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重點培育智能制造、生物醫(yī)藥等13個專利密集型產業(yè)。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登記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3個,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6個,核準使用專用標志企業(yè)58家。
同時,相繼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qū)”,成為國字號知識產權“雙示范”城市。鄠邑區(qū)入選全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地區(qū),碑林區(qū)、雁塔區(qū)、蓮湖區(qū)、高新區(qū)分別獲批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區(qū),未央區(qū)、新城區(qū)、長安區(qū)、灞橋區(qū)、閻良區(qū)、高陵區(qū)、藍田縣、經開區(qū)分別獲批省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區(qū)縣。西交大、西工大、陜科大、理工大、西電、建大分別獲批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布點建設市級“秦創(chuàng)原IP示范園區(qū)”5個,全市國家級知識產權優(yōu)勢示范企業(yè)累計達到161家、全國版權示范單位6家、省級知識產權優(yōu)勢示范企業(yè)累計達到217家、省級版權示范單位13家。
2023年,全市專利轉讓許可7872件,入榜中國專利運營城市前二十,位列第17位。建成西安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與21家高校、136家服務機構建立合作機制,累計發(fā)布專利成果6000余件、技術需求700余項。
西安市成立西北首家涉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布點建設89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工作站,培育15個知識產權保護規(guī)范化市場;創(chuàng)新運用“云調解”模式辦理的涉外發(fā)明專利侵權糾紛案,入選全國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首批10個典型案例。
全市知識產權服務機構572家,專利代理師超過600人,修訂發(fā)布《西安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清單2.0版》,推廣知識產權質押等金融信貸產品,發(fā)行西北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儲架規(guī)模3億元,首期債務企業(yè)10家、融資金額1億元。2023年,全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超過50億,創(chuàng)歷史新高。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