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无码视频免费看_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看国语版_A人片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堅持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弘揚革命傳統(tǒng),培育時代新人——延安中學:延安精神育新人

2023-05-07 06:52:22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延安中學牢記總書記囑托,實施“一體四翼”素質教育實踐體系,用心用情為學生做好服務,不斷教育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健康成長走向未來...

  延安中學牢記總書記囑托,實施“一體四翼”素質教育實踐體系,用心用情為學生做好服務,不斷教育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昂首闊步走向未來。圖為4月19日,延安中學高一(2)班學生在上課。 記者 王姿頤攝

  總書記,我想對您說

  延安中學高一(2)班學生 常瑞雪

  “作為高中學生,我們正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老師教給我們許多東西,不僅有文化知識,也有理想使命。我將繼續(xù)為理想不懈努力,完成好學業(yè),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早日成長為能擔當家國重任的參天大樹。”(記者 王姿頤整理)

  4月25日,延安中學校園內處處洋溢著歡樂。

  58支代表隊、1156名運動員,在2023年春季田徑運動會上一展風采。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開幕式上,同學們的演出里既有紅色革命歷史元素,也有延安民俗風情。莘莘學子面向新時代,綻放著無限青春活力。

  2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安中學棗園校區(qū),走進學校教育史館,了解學??傮w辦學情況,希望延安中學堅持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弘揚革命傳統(tǒng),培育時代新人。

  延安中學牢記總書記囑托,實施“一體四翼”素質教育實踐體系,用心用情為學生做好服務,不斷教育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健康成長走向未來。

  打造延安精神傳承課堂

  延安中學教育史館是延安中學進行紅色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以延安精神教育為主體,以責任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生活教育、勵志教育為四翼的“一體四翼”素質教育實踐體系的集中展示地。

  每一級延安中學學生都會在這里完成自己的“開學第一課”。

  走進教育史館,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文字,生動地呈現(xiàn)了延安中學85年的光輝歷史。即使照片褪去顏色,但記憶從未斑駁。

  延安中學先后15次易名、14次搬遷校址。2014年,教育史館建設前夕,為了清晰完整地展陳學校的紅色歷史,籌建人員付出了大量心血。

  如今,教育史館中呈現(xiàn)著從首屆校長蔡子偉至今30位校長的照片及資料。其中,1940年至1942年任校長的彭黔生的照片資料曾長期空缺。2014年建館中,照片終于得以補上。

  彭黔生不僅是曾經的延安中學校長,也是一位偉大的革命烈士。1946年,他在解放戰(zhàn)爭中不幸英勇犧牲。

  教育史館籌建時,延安中學老師李翔瑞和付平正決心要找到他的照片。

  當時,他們輾轉1400多公里,赴湖南隆回縣尋找有關這位校長的圖片資料。在隆回縣的一個村莊里,他們見到了彭黔生的弟弟——一位年逾八十的老人,還幸運地找到了彭黔生的珍貴照片。

  這一張僅存的照片經翻拍后,才有了如今教育史館中彭黔生的樣子,從而彌補了一大遺憾。

  延安中學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中學,在烽火歲月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為革命老區(qū)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每一位在延安中學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應當被銘記,每一份紅色資源都值得用心挖掘。

  延安中學挖掘學校歷史底蘊,建立延安中學教育史館、延安精神主題教育廣場、延安中學桃李苑,營造了全方位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氛圍。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延安中學的歷史,是我國中等教育發(fā)展史的縮影。延安中學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延安中學教育史館講解員蔣蕊驕傲地說。

  為了更好地弘揚延安精神,2018年,在延安中學成立80周年之際,延安中學延安精神講習社成立了。

  剛剛投身教育事業(yè)不久的強毓擔任指導老師。作為一名從延安中學走出去、又回到延安中學的老師,強毓自知使命在肩。

  對學生進行理論培訓,組織社團活動,編排紅色歷史短劇……強毓用實際行動引導學生們不斷加深對延安精神的理解。

  高二(24)班學生侯欣蕊積極參與到講習社的活動中。她先后跟隨老師走進革命舊址、編演紅色短劇,感悟也一次比一次深。

  侯欣蕊的理想是做一名法官。“我要向革命先輩學習,堅定地維護人民的利益,成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侯欣蕊說。

  目前,延安中學聚焦知行融合,打造“三個課堂”。統(tǒng)籌課內課外、校內校外、認知與體驗、學習與實踐,“第一課堂”提質增效;依托延安中學教育史館、學生發(fā)展中心、延安精神主題教育廣場,“第二課堂”豐富多彩;協(xié)同棗園革命舊址、張思德紀念廣場、王家坪革命舊址等,“第三課堂”充實深刻。

  用心做好學生服務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4月18日,延安中學的學生們從餐廳的宣傳標語下走過,按照垃圾分類提示清理餐盤后,再將餐盤放上自動清洗線。

  這條自動清洗線是延安中學2022年更新的,兼具清洗與消毒功能,在節(jié)省人力的同時,進一步保障了食堂餐具的安全衛(wèi)生。

  2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延安中學學生餐廳,向廚師們了解飯菜的價格和口味,叮囑他們確保質量、注意衛(wèi)生,讓同學們吃得放心舒心。

  這句話一直被延安中學餐廳經理李有亮深深記在心里。

  “延安中學棗園校區(qū)共有兩個餐廳,總面積8600多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納3300多人就餐。每天,我們嚴格把控食材采購關,確保食材源頭安全。同時,結合學生就餐喜好,利用智慧食譜系統(tǒng),精心設計菜色,確保學生吃得放心。”李有亮說。

  學生餐廳的員工劉江燕是吳起縣人。2020年,女兒考入延安中學,她也來到延安市,成為一名“陪讀媽媽”。

  女兒周內住在學生宿舍,劉江燕則在學生餐廳工作。這樣,劉江燕經常能見到女兒??粗妥约汉⒆硬畈欢啻蟮膶W生,劉江燕工作起來越發(fā)用心了。

  學生餐廳主管李會敏在學生餐廳工作十多年了。最開始,他是一名洗菜工。如今,他清楚學生餐廳運轉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我想讓學生喜歡上食堂的飯菜。比如做一份簡單的魚香肉絲,放多少青筍、多少木耳、多少肉絲,都是有講究的,要用心去做。食品安全很重要,營養(yǎng)均衡同樣重要。”李會敏說。

  同學們吃得放心舒心,同樣,住得也安心。目前,延安中學學生宿舍實現(xiàn)了直飲水上樓,消除了學生用暖壺打水的不安全因素。

  近三年來,延安中學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累計投入資金2192萬元,維修改造北關、棗園兩個校區(qū)的教學及輔助用房、生活用房和校園道路約3.2萬平方米,購置圖書3.8萬余冊,建成數(shù)控教室、遠程互動教室10個及智慧黑板96套。

  凝聚前行力量

  今年是延安中學副校長郭博參加工作的第15年。

  跟延安中學的歷史比起來,15年不算長。但是這個時間,足夠郭博親眼見證一個學生的成長蛻變,見證延安精神如何指引學生砥礪前行,紅色基因如何凝聚起前行力量。

  何安安是郭博教的第一屆學生。在郭博的印象里,何安安不是班里成績最好的學生,但是特別聰明機靈。大學畢業(yè)后,何安安踏上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

  在何安安的創(chuàng)業(yè)路上,延安中學培養(yǎng)的延安精神給了他無窮動力。“上中學時,老師教給我為人處世的道理,我一生受用。”何安安曾這樣對郭博說。

  2020年開始,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何安安每年給學校捐贈5萬元,用于資助學校的困難學生。這位陜北后生,創(chuàng)業(yè)不忘回饋母校。

  “延安時期,在極其困難的環(huán)境下,黨中央發(fā)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凝聚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正是新時代學校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培養(yǎng)奮斗精神的豐富礦源。”郭博說。

  “延安現(xiàn)有大量的紅色資源可以挖掘。比如最近的一次歷史模擬考試,我們就把延安中學北關校區(qū)的一處抗戰(zhàn)時期的軍事觀察所放進了試題。以這種方式,讓學生得到紅色文化的滋養(yǎng)。”延安中學歷史老師屈梅說。

  “面對這樣的考題,作答時我會覺得有話可說,也更能沉浸其中分析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對于這種命題方式,高二(24)班學生范子涵很認可。

  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以紅色基因凝聚前行力量,延安中學一直在路上。 (記者 趙晨 王姿頤)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延安中學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