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文/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猝死事件,讓“社會公共急救”話題備受關注。第一時間對災害事故、突發(fā)疾病等造成的傷病人員實施有效應急救護,能夠挽救生命、減少損害,提高醫(yī)院急救成功率和康復效果。
省政協委員、銅川市政協副主席侯小洲說,目前,公眾對急救領域知識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普遍缺乏急救知識和技能,特別是缺乏應對突發(fā)事故和現場急救的實際操控能力,致使許多傷病者失去最佳搶救時機。
據了解,我國開展急救培訓的專業(yè)力量目前僅局限于紅十字會、衛(wèi)健系統以及少數民間救援組織,龐大的急救培訓需求和稀缺的急救培訓力量成為較大矛盾,現有的專業(yè)急救培訓力量難以全覆蓋。
“我們有各類培訓黨員、干部的學習培訓機構,要把應急救護培訓納入黨政機關培訓范圍,有效提高黨員、干部安全意識,增強遭遇突發(fā)事故、災害和疾病時的自救互救能力。”侯小洲建議,要把應急救護培訓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等各類培訓機構課程,以“理論+實操+體驗”一體化學習模式,加強對黨員、干部的培訓、輪訓和復訓,逐步提高各級黨政機關黨員、干部自救互救和防災避災能力,在全社會發(fā)揮帶頭示范作用,不斷擴大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