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網站18日消息,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通知,部署在上海市、廣東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長治市、江蘇省常州市、浙江省金華市、安徽省銅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qū)、山東省諸城市等12個省市區(qū)建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
圖片來源:教育部網站
建立實驗區(qū)的消息發(fā)布之后,多個自媒體賬號發(fā)文稱,我國將開始新一輪教育改革,日前公布的12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將探索實行“縮短學制,改為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等教育改革舉措。
經記者核查發(fā)現(xiàn),上述所謂“舉措”早在一個多月前就開始流傳。此前,多篇名為“教育部長的教改新主張: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的文章在網絡廣泛流傳,文中多數內容為網友向教育部部長的建言,被自媒體“改頭換面”變成了“教育部部長的主張”。近日,相關內容又結合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設立的熱點,開始新一輪傳播。
對此,記者向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求證,得知教育部從未發(fā)布過此類信息。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同時表示,一切信息請以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和教育部政務新媒體發(fā)布的信息為準,請大家不要輕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教育改革發(fā)展良好生態(tài)。
兩月前的網友建言被“改頭換面”
近日網傳的“教育部長教改新主張”共八條,其中部分內容因涉及到義務教育階段學制調整、中考改革等熱門話題而備受關注。比如,文章中提到:
“縮短學制,改為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取消小升初,高中前完成基礎教育。”
“普及高中,高中分特高、普高,職高,把專業(yè)教育前移至高中。”
“將目前技校全部下放為職高,嚴禁技校給在校學生濫發(fā)高級技師證書。”
“大學改革,三分之一以上大學改為工科或高級藍領大學。”
上述主張涉及到各個學段且改革力度大,在一些微信公眾號閱讀量達到10w+。然而記者查證后發(fā)現(xiàn),這些言論均非出自教育部長懷進鵬,而是援引、改編了互聯(lián)網上部分網友對于教改的建議。
謠言“教育部長的教改新主張”仍在傳播。網絡截圖
今年8月2日,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余云輝在紅色文化網發(fā)布文章《給新任教育部黨組書記懷進鵬同志的建言》,其中涉及縮短學制,普及高中,取消“小升初”、中考,改革高考等內容,一度引起不少關注。
媒體公開信息顯示,余云輝的身份包括:前德邦證券總裁,目前在多家企業(yè)擔任獨立董事。經濟學專業(yè)出身的余云輝,此前公開評論文章和觀點,多集中于經濟領域。
在懷進鵬履新教育部長后不久,“教育部長十條改革主張”開始在社交媒體傳播,而“十條”的內容基本來源于余云輝的建議。
9月初,一些自媒體在傳播“十條”時,將懷進鵬的履歷及過往發(fā)言編輯在一起,內容真假參半,誤導性較強。
相關網稿在9月上旬被辟謠、刪除后,“教育部長提出的教育改革新主張”仍被部分自媒體作為標題,且之前的“十條”內容,先后被刪改,變形為“九條”“八條”。
謠言傳播時間線:
辟謠后仍在變換內容接力傳播
9月初,懷進鵬履新教育部長不久,一篇名為《教育新部長懷進鵬提出教育改革新主張》的文章轉發(fā)量增多,其中包括個別微博加V用戶。
不久,有網民在百度等平臺發(fā)帖《假冒教育部長提出教育改革新主張》,辟謠“十條”來源,有微博大V進行跟進。
辟謠后不足十天,同名文章《教育新部長懷進鵬提出教育改革新主張》再次在社交媒體平臺流傳,其中內容由原來的“十條”為基礎,做了部分刪改,增加“中考分特色考試”“職高改革”“大學改革”等內容,變?yōu)?ldquo;九條”。
10月10日,微信公眾號“城市菜地”發(fā)布文章《教育部長的教改新主張: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以“八條”為主要內容,并添加了懷進鵬的履歷、公開發(fā)表文章及講話等內容,該文當天閱讀量超過15萬(目前已刪除)。
10月11日至今,微信、微博等平臺有關“八條”相關文章轉發(fā)量逐漸增多,且在教育部宣布設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后,謠言借助新的熱點,形成新一輪傳播。
教育部官方微信辟謠
今日中午1時許,教育部新聞辦公室也在其官方微信“微言教育”上進行了辟謠。
教育部文章表示,近日,教育部印發(fā)關于設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的通知,決定在12個省市區(qū)建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通知發(fā)布后,有微博、微信賬號發(fā)布“實驗區(qū)將探索縮短學制、高中前完成基礎教育等舉措”的不實內容。各實驗區(qū)就此紛紛辟謠,并提醒網友不要輕易采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
多地教育部門回應:
網傳教改措施并非事實
10月14日,教育部宣布在上海、深圳、成都等12地設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在官方未公布具體改革實驗內容和舉措的情況下,此前已經傳播過的“八條”內容,又捆綁新的熱點,變成實驗區(qū)的改革措施。
在微信群、朋友圈流傳的假教改措施
針對謠言,各地教育部門也進行了澄清。10月17日夜間,深圳市教育局向媒體表示,網傳教改措施均尚無官方依據,并提醒廣大家長,類似信息應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官方網站及公眾號發(fā)布為準,勿輕易采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
針對網傳“實驗區(qū)將縮短學制”的說法,18日,有媒體向陜西省西安市教育局核實后了解到,該說法不可信。
10月18日,成都市教育局通過媒體表態(tài),實驗區(qū)將縮短學制的說法并非事實。
對于網傳的所謂改革主張,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其中的幾項措施自相矛盾,經不起推敲。他表示,對于縮短學制的改革,國內輿論的關注度高,然而,深入分析教育內部邏輯,縮短學制根本不是一劑改革良方,在整體基礎教育存在應試傾向情況下,縮短學制只會增加學生的壓力,而不能減輕社會的教育焦慮,更不能早出人才。
記者注意到,關于義務教育階段學制變化的問題,教育部官網在今年4月已經明確回復網友留言:不屬實,教育部目前無相關政策出臺。
教育部官網。
教育部部長履新后被冒名傳謠
已不是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以“新任教育部長”的名義傳播關于教育改革的不實信息,早在五年前就發(fā)生過。
2016年9月,時任教育部長陳寶生履新后不久,以“新任教育部長的13條建議”為主題的文章曾在網絡上廣泛流傳。
與此次情況十分類似,當時的13條建議,是湖南省的教育工作者鄭學志等人,從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教育部提出的建議,但在網絡傳播時,幾經演化,變成了“新任教育部部長建議”。
如今,謠言亂象再起,有教育系統(tǒng)內人士表示,這背后體現(xiàn)了廣大公眾和網友對教育的關心,這份用心和期待可以理解,但在網上發(fā)言和轉發(fā)網帖時不能以訛傳訛。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則表示,在如今網絡時代的算法規(guī)則之下,流量即是金錢。部分自媒體不惜一切代價賺流量,把一些熱點話題、內容進行整合、拼湊后發(fā)布,喪失了底線。比如網傳的“教育部長改革主張”,包含了各個領域的內容,但細究起來,每一條都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常識。
陳志文認為,對這種制造、傳播謠言的行為,應當嚴懲重罰。國家也有法律規(guī)定,傳播謠言造成惡劣影響的,可以追究相關法律責任。此外,他提醒廣大公眾,應提高辨別能力,重要的政策內容應從官方渠道了解。
(來源:綜合南方都市報、新聞聯(lián)播)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