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今年清明節(jié)祭掃“短時間、大流量、小空間、高密度”的特點,省民政廳發(fā)布通知,要求各地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既要毫不放松抓好殯葬領域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工作,又要千方百計滿足人民群眾清明節(jié)祭掃需求。
通知要求,提供現(xiàn)場祭掃服務的地區(qū),采取預約、錯峰、限流等措施,盡可能降低祭掃人流密度,減少祭掃現(xiàn)場人員聚集,并嚴格落實祭掃場所清潔消毒、祭掃人員掃健康碼、體溫檢測、口罩佩戴等防護防控措施,積極組織工作人員在屬地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加強員工健康監(jiān)測。暫?,F(xiàn)場祭掃服務的地區(qū),要積極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提供網絡祭掃、代客祭掃、云祭掃等便民、智能服務。各殯葬服務機構要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特別是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困難問題,保留電話預約、線下服務等傳統(tǒng)模式,設立綠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體祭掃需求。
通知指出,各地要大力推廣網絡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引導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民政部門和殯葬服務管理機構要把加強祭掃服務網絡平臺建設,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創(chuàng)建祭掃網站、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提供優(yōu)質網絡祭掃服務,有效滿足祭掃群眾需求。
祭掃服務機構要積極創(chuàng)建“無煙陵園”,組織開展“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時空信箱”等活動,引導群眾選擇文明低碳祭掃方式,禁止焚燒冥幣、香燭和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為,抵制迷信行為和低俗祭祀用品。鼓勵引導群眾選擇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重溫家訓等方式緬懷逝者、不斷豐富清明節(jié)內涵。引導群眾將追思緬懷逝者與弘揚優(yōu)良家教家風有機結合起來,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有條件的地區(qū)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組織殯葬服務機構免費代為祭掃,提供敬獻鮮花等服務。
通知強調,各殯葬服務機構要從方便群眾祭掃出發(fā),適度增設服務窗口、延長服務時間、優(yōu)化服務流程、創(chuàng)新服務手段,努力提供更加優(yōu)質、高效、便捷、溫馨的殯葬服務,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在做好祭掃服務的同時,要加強常規(guī)殯葬服務管理,嚴格落實相關服務操作標準,規(guī)范殯葬收費行為,加強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及惠民措施公開公示,堅決杜絕巧立名目收費、超標準收費、強制捆綁消費等問題。 華商報記者 毛蜜娜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