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上多個國家宣布暫?;蛳拗萍Z食出口。倘若糧食進口受到疫情沖擊,中國的糧食安全是否有保障?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日前表示,我國三大主糧自給率極高,同時社會存量豐富,足以保障14億人的口糧。我們的飯碗仍端在自己手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國紛紛宣布暫停大米、小麥等糧食出口。一時間關于“全球糧荒”的擔憂四起,這一焦慮也不可避免地傳導到國內。近日,網上有聲音號召網友“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3個月的量”,在湖北黃岡、宜昌、鄂州等地不同程度引發(fā)搶購糧油現象。對此,當地有關部門紛紛出面辟謠,提醒公眾不要再盲目跟風搶米搶油。
誠然,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的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糧食安全。不過,這并不會對我國造成多大沖擊。民為國基,谷為民命。黨和政府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目前,我國不僅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wěn)健,越走越寬廣。
事實上,“我們會缺糧”的謠言不值一辯。一方面,我國糧食儲備十分充足。根據《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的數據,我國儲備糧食有9.1億噸,按照每人每天需要1斤糧食計算,即使不產新糧,現有庫存也足夠支撐14億人吃上3年半。更何況,我國糧食產量已經實現了創(chuàng)紀錄的“十五連豐”,近5年都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0多公斤,明顯超過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糧食安全平均線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當然,民以食為天,群眾重視糧食保障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對此,各地各部門一方面要做好澄清辟謠,讓真相跑到謠言前面,對別有用心制造謠言引起混亂的依法從嚴打擊。同時,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動糧油加工企業(yè)復工復產,保障糧食物流運輸通暢,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此外,對于少數經營者利用疫情防控之機,違背商業(yè)道德,違反價格法律法規(guī),借機抬價、串通漲價、以劣充優(yōu)、囤積居奇等行為,要像前期整治口罩亂漲價一樣嚴厲打擊,確保糧油市場平穩(wěn)有序運行,以實際行動傳遞給公眾信心。
對于廣大公眾來說,也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按需購買、理性消費,不刻意囤積。疫情初期少數地區(qū)一度出現搶菜風潮,當時一則來自超市的“溫馨提醒”在網上刷屏引發(fā)共鳴:“親愛的顧客,現在,蔬菜不缺;但是,你一搶,就缺了;因此,上級讓我們成倍地調貨……幾天后,你搶的菜太多,吃不完,壞了;我進來的貨太多,賣不掉,爛了。我們不要相互折磨,好不好?”同樣,盲目搶購糧食,也容易造成結構性短缺的假象,引發(fā)供求雙方對于市場的誤判,給彼此帶來不必要的浪費。目前已進入4月,各地氣溫逐漸升高,雨水開始增多,倘若因為囤糧過多而導致發(fā)霉變質,既影響食品安全,又造成無謂的損失,實在得不償失。(張淳藝)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