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无码视频免费看_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看国语版_A人片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修復老電影

2018-10-31 07:52:28  來源:各界導報  


[摘要]10月12日,電影《紅高粱》30年后再次在大銀幕和廣大影迷見面。在西安保利博納新天地影城8號廳內,放映機一開,修復版電影第一幀畫面出現(xiàn)時,全場觀眾“哇”的一聲驚呼。...

  接片時需要在亮光下查看整盤膠片是否存在斷開狀況,如果有就得用專用膠水粘合。

  修復后,電影《小婦人》的劃痕和污點明顯減少,能帶給影迷更好的觀影體驗。

  □ 記者 原登榮 文/圖

  10月12日,電影《紅高粱》30年后再次在大銀幕和廣大影迷見面。在西安保利博納新天地影城8號廳內,放映機一開,修復版電影第一幀畫面出現(xiàn)時,全場觀眾“哇”的一聲驚呼。

  修復版的《紅高粱》在網(wǎng)上也引來很多關注,有人評價:“30年過去了,還能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張藝謀作品,太難得了,這顏色多斑斕,紅是紅,黃是黃,綠是綠……”

  這是西影數(shù)碼公司電影修復部主任孫庭照和團隊利用一個月時間調整修復的老膠片電影。作為電影修復師,他們的工作是保存、修復、挽救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前西影廠出品的膠片老電影。

  手動修復最費時間,需要一幀幀找瑕疵,每天只能修復3分鐘。

  一個人每天僅能修復3分鐘

  西影數(shù)碼基地一樓,整整齊齊擺放著2000多個裝著電影膠片的圓形鐵盒。從《三滴血》到《沒有航標的河流》和《紅高粱》,每一部都珍藏著許多故事,它們是時代的見證。

  “倘若沒有修復,它們也許一輩子只能呆在庫房里,然后霉變、斷裂甚至腐爛。而修復能讓它們再次煥發(fā)生機,近年來許多優(yōu)秀的老膠片電影修復后都進行了數(shù)字化放映,影迷評價很好。”說起電影修復,孫庭照有些激動。

  修復《紅高粱》,孫庭照和團隊用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慢工出細活,用在這份工作上再合適不過。

  10月19日上午,在西影數(shù)碼公司電影修復室內,幾名電影修復師正在一幀一幀地找瑕疵。90后修復師宋承嘉指著屏幕揉了揉眼睛說:“工作時一直要盯著屏幕,一天下來,眼都花了,特別是修復一些色彩飽和度高的電影。”

  每每遇到需要精修的片子,修復師們累得都能掉層皮。孫庭照說:“每人每天只能修復4000多幀,每幀平均需要點擊鼠標2次,一天就得點擊鼠標近萬次,影片1秒為24幀,折合下來,一個人每個工作日只能修復3分鐘。”

  孫庭照的修復團隊有20人,分布在不同的修復步驟上,潔片、接片、膠轉磁……每個程序都需要專業(yè)人員操作。

  電影手動修復時,需要一直盯著屏幕,一天下來,眼都花了。

  色彩要特別講究“修舊如舊”

  封存在盒子中的老膠片,隨著時間的侵蝕,會逐漸收縮、發(fā)霉、破損,影響影片成像。要想喚醒它們,就需要物理和數(shù)字修復。

  孫庭照介紹,第一步,潔片是修復的基礎,屬于物理修復,需要利用清潔工具手工清除塵埃和污點,污垢嚴重時還得用上超聲波潔片機。“緊接著接片需要查看整盤膠片是否存在斷開狀況,如果有就要用專用膠水粘合,這一步需要特別細心,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瑕疵,后面再辛苦,前面的努力都徒勞。”

  膠轉磁和自動修復都是機器完成。先將物理修復完成的膠片利用膠片掃描儀進行2K數(shù)字化,再利用軟件自動修復,這一步能過濾掉70%到80%的臟點和霉斑。

  剩余的都得交給人工來修復。孫庭照說:“這個最費人力,需要利用手動修復軟件前后幀對比修復,消除臟點。”

  孫庭照表示,聲音降噪和色彩要特別講究“修舊如舊”,四五十年代的電影噪點肯定大,沒必要完全消除,還原是第一位,不能創(chuàng)新。

  “修舊如舊”,這在很多電影修復工作者眼中,正是老電影修復最理想的狀態(tài),也是“行業(yè)標準”。當然,對修復師的考驗也最大,需要去重溫并揣摩當初導演的拍攝技法,色調的飽和度也盡量和原片一致。

  孫庭照說:“為了保留年代感,一些老電影和新聞短片甚至只需要處理劃痕,處理得太干凈,反而影響效果。”

  所有步驟完成后,孫庭照需要初審,挑出明顯遺留的臟點和黑頻缺幀問題。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復檢查十余次,確定無明顯硬傷后,在專業(yè)審片棚內進行終審,若發(fā)現(xiàn)瑕疵,還得返修。

  看著膠片電影一點一點斑駁老去,孫若瑋滿是傷感。

  電影修復工作任重道遠

  負責潔片工作的孫若瑋是修復部的老資歷。1984年大學畢業(yè)就來到西影廠干起了膠片制作。《大話西游》《紅高粱》《美麗的大腳》等影片的膠片制作都出自孫若瑋之手。

  孫若瑋回憶,本世紀初是膠片電影制作和拷貝的高潮期,全國的膠片制作廠都很忙。“聽說數(shù)字電影要逐漸興起,2008年單位安排我來到修復部,到2010年前后,膠片電影的命運急轉直下,仿佛一下子就沒了,我沒想到這么快。”

  看到躺在倉庫內的老膠片,孫若瑋心急如焚,他不想讓藝術家們的精心創(chuàng)作就此終結。他說:“膠片電影的厚重感,以及對畫調和色彩的追求,數(shù)字電影永遠也達不到,在我心中是無可取代的。”

  西影廠拍攝于1963年的《桃花扇》,孫若瑋已經看了不下三四十遍。“工作之余還會和同事背《桃花扇》臺詞,誰輸了就得請吃飯。”說起這些陳年往事,孫若瑋笑了起來。

  每隔一段時間,孫若瑋都會來到倉庫看看他的“老朋友”。到了夏天,膠片內醋酸揮發(fā)的氣體氣味格外刺鼻,這讓他最難受。孫若瑋說:“有一次,有同事一打開膠片盒,因為氣味太沖,鼻血立刻流了下來。”

  到今天,孫若瑋已成功修復了超過300部膠片電影。他認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紀錄片最難修復,斷裂、劃痕和霉變都很嚴重,但無論困難再大,也得為了這些珍貴影像堅守。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電影 修復 紅高粱 影迷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wǎng)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wǎng)所有,任未經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