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人口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
中國總人口將在2028年左右開始出現負增長,預計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xù)的負增長。1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fā)布了《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9》,作出上述預測。
綠皮書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人口已經出現了幾個重大轉折,在未來一個時期內還將出現新的轉折性變化。對于中國的人口而言,21世紀上半葉發(fā)生的最大的人口事件莫過于人口負增長時代的到來。社科院根據聯(lián)合國中方案總和生育率作出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xù)的負增長,2050年減少到13.64億,2065年減少到12.48億,即縮減到1996年的規(guī)模。長期持續(xù)的人口負增長究竟會造成怎樣的社會經濟后果?從理論邏輯上看,長期的人口衰退,尤其是伴隨著不斷加劇的老齡化,會帶來不利的社會經濟后果。
從2011年開始,中國老年人口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時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將總共增加2.24億人,年平均增長率為3.62%,平均每年凈增746萬。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總人口將在2028年左右開始出現負增長,這兩種相反的變化趨勢進一步提高了老齡化的發(fā)展速度,老齡化水平在2040年將達到23.84%,平均每年提高0.51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勞動力供給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是2003年出現的“民工荒”標志著中國勞動力無限供給時代的結束;其次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開始減少,標志著中國潛在勞動力資源縮減時代的到來。2011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峰值為74.4%,到2016年這個占比降到了73%。
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和老年人口的較快增長,導致了人口撫養(yǎng)比的變化。變化轉折點出現在2011年,撫養(yǎng)比從前一年的34.2%提高到34.4%,從而終結了持續(xù)30多年的下降過程。從未來發(fā)展趨勢看,人口撫養(yǎng)比將會持續(xù)提高。此外,政策調整后的生育率回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兒撫養(yǎng)比,因此人口撫養(yǎng)比提高的幅度將會進一步加大。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人口撫養(yǎng)比提高意味著人口生產性的下降,邊際人口紅利為負。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